第421章 歲尾,忙忙忙忙
莫若淩霄 by 月關
2023-6-4 00:06
竹小春跑到關隴去了。
這個時候貍奴還在去關隴的路上,還沒到西京呢,竹小春又跑了。
賀蘭嬈嬈之所以打發貍奴先去,是 因為竹小春善謀,規劃謀略方面,對自己幫助甚大。
所以賀蘭嬈嬈把她留下,本想讓她陪著自己把京裏這攤子支起來再走。
要知道現在不光是玄鳥衛缺人,朱雀臺那邊的整個組織架構、部門職能等方面,她也要經常配合畢開旭參謀顧問壹下,非常忙的。
結果,本來可以幫她大忙的竹小春跑了。
竹小春跑得很急,她甚至沒有親自去請示賀蘭嬈嬈,而是派了壹個玄鳥衛去向賀蘭嬈嬈稟報,說她遵照大王的吩咐,前往關隴公幹去了。
賀蘭嬈嬈此前說過讓她去關隴的目的與任務,但是沒跟她說去關隴的具體時間,結果就被她鉆了空子。
賀蘭嬈嬈聽到匯報之後,真是又好氣又好笑,這臭丫頭,妳走了就行了?有本事妳走了就別回來了,妳還能躲我壹輩子不成?
竹小春壹走,賀蘭嬈嬈就更忙了。忙的她想找機會與唐治小聚壹下都沒空。
唐治如今也很忙,現在的唐治,就像之前的工作狂來濟塵,他甚至有兩晚是宿在禦史臺的。
招收吏員和役員的事,他全部交給唐大寬等三人負責了。
他和已經被提拔為東推禦史的嶽小洛分工明確。
嶽小洛負責核查那些舉告的奏章,他負責與禮部和吏部聯系,通過考功簿子和今科舉子名單,擇選需要的人才。
從吏部要來的名單中,唐治很註意挑選那些考課上優,年紀較輕的中低級官員。
他在這些官員的籍貫上很註意保持均衡比例。
想要求所有官員都做孤臣,那不現實,須知水至清則無魚。
只要他們沒有發展到破壞了平衡,那內部有小山頭是很正常,註意把握平衡之道就是了。
而在今科舉子的選拔上,唐治就不用過於慎重了。他 最需要註意的,是剔除牽扯到今科科考舞弊案的舉子。
對於這些舉子,沒有考功簿子做參考。唐治也不謀求挑選名次太靠前的舉子,他反而更喜歡選擇名次靠後的。
除了籍貫這個在這個年代,大概率代表這個舉子立場的指標,其他的唐治全不在意,也不想了解他們的家族背景,只要他是憑真本事考上來的就行。
狄閣老家還是官宦世家呢,從她父親那輩兒往上倒,輩輩兒都有做官的,影響他成為國之棟梁了麽?
他有沒有自己的小圈子?當然也有。
還是那句話,只要能把社稷放在最前面就行。
唐治已經習慣以壹個上位者的心態來考慮問題,他明白,為什麽明知山頭林立,皇祖母之前還能容忍,而現在又默許它們之間互相攻訐。
因為,梁王、魏王和令月公主的勢力,已經到了朋黨的地步。
黨爭可怕之處就在於,他們的處世原則中,已經完全沒有了江山社稷、天下黎庶的概念。
它們之間完全秉持著壹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態度,只要不是我這壹派的,那就要尋找壹切機會去打擊。
要防止結黨有很多措施,但歸根結底,就是不要讓壹個人把他的仕途前程遠大與否,能完全寄托在某壹個人身上。只要能做到這壹點,那就結不成朋黨。
嶽小洛、喬書辦這些人投到他門下時,為什麽要說“甘為其門下走狗?”其實就是這種心態,我投靠妳,我就是妳的人了,我的身家性命、仕途前程,就全拜托給妳了。
包括羅克敵、南榮女王、徐伯夷等,哪壹個不是這種心態?
所以,唐治壹邊做著眼前最緊要的事,壹邊在思考未來。
他要讓考核、任命、升遷變得更加透明,更加依靠制度的硬性標準,而不是他對部下壹言而決,他的部下再對自己的部下壹言而決,於是產生層層山頭……
……
剛剛走馬上任,成為東推禦史的嶽小洛,已經從嶽察院變成嶽侍禦了。
嶽侍禦煥發了仕途的第二春,辦事效率都提高了許多。
壹批批經禦史臺調查確有問題的官員,被移交到大理寺進行審訊。
第壹批移交的,就是唐治親自彈劾的那四位官員。
其中太常卿陸凡笑被大理寺上門提調證人的時候最好笑,那兩位貌美的尼姑和年少的女道士在他府上依舊身著法袍。
除了她們,陸凡笑府上居然還有壹位身著白袍,頭上戴著披肩長巾、胸前掛著十字徽章的胡姬……
姚無極舉告的涉及科舉舞弊案的那幾名官員是之後就被調查的。
令月公主早就盯著他們呢,姚無極不是禦史,不能風聞奏事,他既然敢告,手上當然是有證據的。
這些人證物證交給禦史臺,很快就能定案移交大理寺審理了。
不過,這個時代對於科舉舞弊的反應還遠不及後世那麽激烈,處理起來也不像後世那麽嚴重。
索立言將此案查清之後,立即呈報了聖人,畢竟這是聖人重點交辦的案子。
主考官禮部侍郎黃輝榮接受了壹位致仕宰相的托請,違規錄取了那位宰相的孫女婿。
副主考官翰林學士胡敬則違規錄取了他恩師的兒子以及壹位同門好友的弟弟。
中大夫孫元龍違規錄取了自己的妻弟,以及收受賄賂並錄取了壹位蜀地士紳的兒子。
若換作後世,出了壹件這樣的醜聞,主考官及涉案舉子都要砍頭,當科考試成績作廢,是要另行舉行重考的。
但是這個時代的處理還沒有那麽嚴重,聖人只是下旨,將這些違規錄取的舉子全部除了功名,都未批下“此生不得復考”的懲罰。
對於這三位涉案考官,翰林學士胡敬被責令提前致仕,太中大夫孫元龍因為還有收受賄賂的行為,被罷黜為民,退休待遇都沒了。
至於禮部侍郎黃輝榮,被貶為柳州刺史,大雪寒冬的也不準他在京裏過了年再走,讓他馬上拍拍屁股走馬上任去也。
此外,那些貪墨的、瀆職的、侵占田地的、奪良人為婢的,該清退原主的清退原主,該罰俸祿的罰俸祿,該貶職的貶職……
壹時間,不僅大理寺忙、禦史臺忙,吏部也跟著忙了起來。
天天都有職位空缺啊,趁著年終考課剛出來,正好挑選些合適的補官人選報與宰相們評估才是道理。
這壹來,想跑官的人還能少了?
能直接跑吏部的就跑吏部,吏部那邊沒有關系人脈的,就跑其他衙門,曲線托請。
壹時間,其他衙門官員的忙碌,不比禦史臺、大理寺和刑部差。
官員們忙,吏員們就不忙麽?
他們的上官有的貶官、有的升官、有的調來,有的調去,這得迎來送往吧?
所以,吏員們也忙。
為了方便官員們彼此行走、互相溝通,就連不良人、清道司這些基層衙門也跟著忙碌起來了。
不良人得天天上街,唯恐出了治安問題,壹旦驚擾了貴人,難免受到牽累。
清道司也是大力組織人員,掃除積雪、清理道路,以便貴人們往來奔走時路好走些。
所以,役員們也忙。
壹時間,神都從上到下,就像壹群辛勤的小蜜蜂兒似的,沒有壹個不嗡嗡的。
官員忙、吏員忙、役員們也忙,就連說書先生們都忙。
唐治也學著黑他的人,讓狄窈娘、唐小棠和喬書辦壹邊寫。壹邊將寫完的稿子賣給說書先生即時發表。
壹時間神都各處勾欄瓦肆、茶樓酒館,全都是前朝禦史湯智的故事。
本來只有壹個故事的話,平頭百姓們短時間內還真看不出這是在映射汝陽王唐治,可是這麽多的話本兒同時問世,那誰還看不出來?
這個主角原型是誰啊?那個反派是誰的龍套?光是猜測這個,就夠大家夥兒樂呵老半天,更何況這些故事個個經典了。
哪怕是壹開始沖著猜謎去的人,很快也被故事所吸引,急於知道後續了。
這追更的人壹多,說書先生的積極性也高了。
本來是壹天講壹段的,為了能多說兩段招攬客人,他們買稿子的潤筆費都提高了。
當然,這些小錢兒,喬書辦是看不上的。
但狄窈娘和唐小棠不同,她們倆從小到大光花錢了,從來沒有機會自己去賺錢。
現在領到手的稿費雖然還沒有她們的月例銀子多,可那是自己親手掙來的呀。
壹時間,二人創作熱情高漲!
尤其是狄窈娘,本來她壹天要花半天功夫參詳《關節書》,研究累了才去寫話本兒。
現在被她用來破解《關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已經變成了壹個爆更狂人。
不過,妳還別說,那盧龍李觀魚挺能打的。
他以壹敵三,對方的故事還是傳世經典,也沒能把他的聲勢徹底壓住。
比如在煙花柳巷,李觀魚版湯智傳奇就最受說書先生們歡迎。
大量有關唐治的話本兒充斥於坊間,很快就引起了士子文人們的註意。
這個忘恩負義、殺妻滅子的高典軍,怎麽那麽像梁王……梁國公府的高典軍呢?
咦?這個欺男霸女,害死竇娥的紈絝,越看越像是賀蘭五公子啊!
汝陽王下江南查辦“殺良冒功案”,真是因為玉腰奴以身相酬嗎?
剛從青樓出來的壹位士子馬上熱心解說:“不只不只,還有綠扇,還有小杜娘子、還有南宮窈窈、還有李奴奴、還有汪婉惜、還有江南小荷……”
聽者驚道:“這麽多麽?”
“咳,都才出場,還不是呢。不過妳放心,就李觀魚那操行,將來肯定都是湯智的人。”
於是,士子們也閑不住了。
便有壹位太學生洋洋灑灑寫了壹篇評論文章,責斥汝陽王唐智做事沒有底線,假公濟私、沽名釣譽。
當然,他也不會傻到直接說是汝陽王唐治,而是假借評價書中人物的名義。
馬上就有士子寫文章反駁,認為那個大反派令狐三省才是飛揚跋扈,陷害忠良、禍國殃民。
文人學子們的評論文章,很容易就傳到了官員們的耳中。
官員們看了他們的文章,好奇之下,就去聽話本,於是……
此時,距臘月二十六也就近了。
臘月二十七,就要封衙休沐。
二十六是休沐的前壹天,也是小謝娘子受封的好日子!